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非常细致的工作态度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追求更完美和卓越的服务理念和创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产品细节上完美的追求;对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的追求;对服务品质上无止境的追求;对自己在行业内地位卓越的追求;对本职工作追求源自内心的热爱,淡薄名利。在2016年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连续两年提到工匠精神的培养问题,这就标志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国家决策层已经得到重视,培育工匠精神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
作为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它在培育与传承工匠精神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应有为社会文明传承的担当。在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应当将培养工匠精神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当前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最易融入工匠精神培养的当属生产性实训环节。
一、数控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的必要性
1.生产性实训是传承工匠精神的载体
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数控编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维修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它对技能的培养要求极高。该专业实践知识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一般性实验、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承上启下的实训环节与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对于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也是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
2.生产性实训是联系生产实际的纽带
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等教学培养机构在学校内部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实际产品的生产和对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等具有生产特征的社会活动,在生产过程中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有着建设主体多元化和运行机制市场化等特点,它可采用或独立、或联合、或引进等多种形式设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产物,一般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建设方案、共同建设基地设施和共同运营管理的“三共同”形式。由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的高度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管理模式和文化创建与真实企业管理一致,实训基地具有生产和教学双重功能,便于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生产性实训在专业教学和实际生产中起到联系纽带的作用。
3.生产性实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教育部有关领导在职业教育有关工作会议曾说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事实上不管是从学生自己就业方面,还是从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层面看,都要给学生培养一项专业技能,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但是随着高招规模的近一步扩大,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高职院校的新生表现出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于理论知识学习无兴致,不同程度均存在厌学情绪的情况,极端情况的课堂还出现“睡中学”和“学中睡”的现象,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造成学生进一步厌学情绪的恶化,对于这些学生,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可以弥补不足。
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策略
《机器换人背景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实践》作为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经过研究,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对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方面做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环境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等方面实践。
1.创新“工学一体,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和培养效率的关键因素,数控技术专业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以工匠精神为引领,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训练并重,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与内涵建设,将学院机电技术创新应用研发中心和校企共建的教学工厂作为数控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建成了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本专业特点的“工学一体,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年级时候,重点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二年级注重专项和专门化技术技能的培养,其中一些适合开展生产性实训的专业课程,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三年级时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开展顶岗实习。该模式在实践知识培养方面,始终将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一般性实验、集中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2.建成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高校,它既有高校属性,又有职业学校的特征,不仅要求专业课教师政治要合格,还要理论知识要扎实和专业技术技能过硬,应当具备“能走上讲台,下得了车间”的双师素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传授技术技能,还要传承包含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本专业原有的教师是通过各种培训、企业实践和参观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对于一些急需的教师采用人才引进和聘用兼职教师的方式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最近几年,专业教师平均每年不低于1个月到企业参与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经过努力和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业务精、师德好的师资队伍。
3.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要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在实训室设计的时候就要将实际生产过程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进行无缝对接,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正常教学的实训室,又要像工厂的生产车间。在开展实训的时候,既要能方便教学,又要有实际生产的能力。在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中,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的合理配备,实训室设备要是具有真正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做到和生产实际无差异,学生在实训的时候,就和工人在工厂上班一样。二是实训基地的合理布局,实训基地的布局尽量要和生产现场一致,既要让学生体验到生产现场的感觉,但是也要考虑到教学的特殊性。现在班级人数普遍偏多,实训室就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岗位,但是实际的生产现场,不可能会有那么多同样型号的设备,但为了方便教学,则希望每人一个岗位。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则是把那些教学目标重点要求掌握的设备,多配备一些,有时候实际数量可能会超过一般性企业,比如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这些常用的设备,最好每两人配备一台,实际配备数量可能会超过中小型工厂。三是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和教学文化的并重建设,在进行生产性实训时候,学校不仅希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真正的职业能力的锻炼,还希望他们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过程中,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得到企业精神和学习精神的熏陶。
4.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
开展具有生产性功能的实训课程教学,如果选用市场通用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需要针对生产性实训项目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新的课程。通常开发流程如下:首先,根据专业课程的定位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与校企合作单位协商,选择学生能够完成,又能满足教学需要的产品,作为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载体。然后,根据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过程设计,把教学标准要求的目标,设计成一系列教学项目,然后逐一实施,通过每一个生产过程,不断贯彻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最后,可以把教学过程设计物化成专门的教材,也可以只是活页的讲义,但为了方便学生提前预习,最好把这些教学内容放在数字化平台,以便学生自己预习。
生产性实训的是传承工匠精神和传授技术技能的载体,是联系生产实际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环境,开发一套合理的生产性实训课程,在精湛的强师资队伍教学下,不仅能很好的贯彻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对学员进行企业文化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机电工程系督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