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7月12日至7月17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组织校级重点团队——“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前往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本次活动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军军等六名教师及团队8名同学担任宣讲人。
7月12日,在梅桥镇淝北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军军老师通过生动的宣讲,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与特色,强调党领导人民矢志不渝的强国梦想与民族复兴之路。他呼吁全体成员将智慧与行动汇聚于党中央的宏伟蓝图,共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画卷。随后,许继春同学以彭士禄先生的光辉事迹为引,向村民娓娓道来“两弹一星”的辉煌篇章,不仅激发了村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更彰显了“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代的激励力量。
为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激扬奋斗之志,“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来到淝南村,杨丽萍老师以“知党史、感恩党、跟党走”为主题,贴近民生,以史为鉴,让科学理论生动落地,激发村民对党的深厚情感与坚定追随,共筑精神长城。接着,王邵涵同学以“延安精神”为题,号召村民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弘扬,让“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如磐石般坚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不竭动力。
世纪征途,波澜壮阔,百年信念,熠熠生辉。7月15日,“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踏入梅桥镇梅桥村。葛燕老师于此播撒“红船精神”的火种,激励民众续接红色基因,矢志不渝前行。她倡导乡亲们将红船精神融入日常,共绘“红船”新篇章。王飞乐同学则向村民详细解读了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激发村民自强之志,共绘梅桥村发展蓝图。紧接着,“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满怀热忱踏入梅桥镇苗台村,董秋瑞老师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引领,举办“重温党史光辉,赓续红色血脉”宣讲会,通过“三个天地”的阶段性变化,深情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史,赢得乡亲们的热烈掌声。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7月16日,“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走进梅桥镇裔湾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胡玲沛老师于此带着村民“重温光辉历程,继承光辉传统,争做先锋模范”,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村民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推广普通话,是语言文字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苏沐澄同学由此为当地村民开展了“语言文字正音讲解”推普专题活动,以宣讲团特有的方式为乡村振兴赋能,为乡村振兴插上“语言的翅膀”。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为修好这门必修课,宣讲团随之走进了梅桥镇天宇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柳老师在此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领悟党的精神,培养爱党思想,调动村民积极性。不少子女给留乡的老人准备了智能手机,但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很多老人并不了解,“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由此开展了“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教学服务”特色活动,手把手教学并细致地解答了他们在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同时,还设置了实操环节,让老年人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不时传来欢笑声和掌声。
7月17日,“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在梅桥镇未来教育艺术培训班开展留守儿童石膏娃娃创意绘画活动,让孩子们在石膏娃娃上进行创意发挥,探索彩绘世界,宣讲团的志愿者们生动地演示了石膏娃娃的彩绘步骤,详细讲解了涂色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孩子们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中创作。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在画桌上,用石膏、颜料、画笔等工具,将石膏娃娃点缀得栩栩如生。他们互相学习涂色技巧,分享彼此的创意和心得,现场氛围温馨且和谐。此次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大学生朋友们的关爱和温暖。
为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脚步丈量祖国的红色江山,“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参观了梅桥镇淝北村红色教育基地,现场体悟“淮海战役周口阻击战旧址”的壮烈,走进了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参观中,同学们再一次深刻体悟伟大的党的历史与发展,也看到了梅桥镇淝北村丰富的红色文化正不断推进着村落的发展进程。
2024年7月17日,“传承红色火种”宣讲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中,宣讲团的大学生们切实提高了村民的政治觉悟和认知水平,增强了村民们对党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们得到了宝贵的锻炼与成长。展望未来,机电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承“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宗旨,将“三下乡”活动作为连接城乡的桥梁,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以青春之名,共筑乡村振兴的中国梦!(文/图:蔡琦 审核:郝志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