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会计改革的意义。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理论界开展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讨论至今,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已经被无数专家学者提出过改革方案,总体的思路均是提高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的多种教学手段,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也迈出了很大的步子,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从每周4课时的理论教学,改为4+2即每周增加2课时实训,基础理论知识介绍后,再进行证账表的简单模拟实训教学,这些改革都使基础会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基础会计改革的做法。从目前的学生学习现状看,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9年义务教育,他们已经非常厌倦“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充满了好奇与渴望,渴望在新的学习环境能有区别与过去的学习方法,取得新的收获。而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仍然摆脱不了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的桎梏,没有创新,缺乏新鲜感,不能吸引大部分学生。我们本着“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教学模式,“先会—后懂”的设想,对基础会计进行了教学改革。具体做法有三点,作如下说明:
(1)改革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在讲授理论之前,就让学生走入实训室,拿到一整套证账表的会计核算资料,老师带领学生边看会计资料边告诉学生什么是会计工作,作为会计如何从错综复杂的原始凭证利用专业知识分类整理编制证账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过看会计资料,介绍会计符号“借”“贷”的重要性,顺势让学生牢记“借”“贷”的会计涵义,然后讲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继而学习会计处理(会计分录)及“T”账户等等。
(2)“先会—后懂—再练”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内容时,先通过练习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再学习会计凭证的相关理论知识,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学生先会做具体实务题,有了感性认识,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对已经理解的知识,也要求学生必须会背,通过强化记忆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点,背熟以后,再进行实践联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写出制造业会计核算业务的典型分录。
(3)打破了常规的教学顺序。前面1-3章的内容简单介绍,将大量的时间给了重点的核心的4、5两章,尤其是第五章内容,采用了讲解、练习、默写、测验、提问等方法进行强化,要求人人过关。课堂上特别突出重难点的讲解,通过一个知识点贯穿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第五章结束后,又通过实训进行复习强化,理解会计的整个账务处理程序。
3、基础会计改革的成绩。通过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看着学生认真地做着证账表的填制、计算,教师也能感受到教学的快乐。通过近2个月的教学,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基础会计》的核心内容,他们拿着账册已经觉得自己是会计了。(撰稿:黄银利)